作者: BI長者??來源: 研究院??時間:2020年03月18日
數據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其價值越來越受到企業的認可,各行各業紛紛踏上了數字化轉型之路。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開端,數據分析和BI成為了企業CIO優先投資的領域。面對國內外眾多數據分析和BI工具,企業該怎樣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呢?
經過對國內外數十種數據分析和BI工具的研究,從工具的功能、性能、易用性、安全性、實施周期、價錢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了2019年度10大BI工具排名,希望能夠為廣大企業在數據分析和BI工具選型時提供參考。
在自助式BI領域,Tableau有著不錯的知名度。因為在國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Gartner數據分析與BI相關報告中(主要是基于全球市場),Tableau一直位置靠前。在功能、易用性、美觀度方面,這個產品都有很好的表現,只需真正意義上的拖拽就可快速完成報表的設計,整體UI風格也不錯,達到了美觀舒服的效果。
從性能方面看,這款產品更加適合個人用戶、小型工作室或者部門級使用,因為在大數據處理能力方面有進步空間,可處理百萬級數據量,再多的話,性能會受到影響,需要對接其他公司的數據倉庫產品。另外,主要通過代理進行銷售,所以在個性化定制方面有待提升。
永洪BI是這幾年在敏捷BI領域異軍突起的一款產品,連續多年獲得了敏捷BI領域市場第一名。在產品功能上整體和Tableau非常接近,在有些地方實現了超越。靈活易用,完全實現了拖拽式。對中國式復雜報表的支持,使很多國內的客戶更愿意接受。
永洪BI伴隨著大數據的誕生而誕生,擁有自主研發的基于內存的高性能計算引擎,高性能是它的絕對優勢,獲得了很多集團化部署。
永洪BI具有專業的實施團隊,在行業定制、個性化開發方面具有豐富經驗,項目成功率非常高。加之相對國外產品來講,價格適中,因此獲得了眾多應用。2019年度,永洪推出了Desktop,可以實現離線和在線兩種應用,這對永洪在這一領域的受眾和知名度都會提升。永洪BI扮演著BI領頭羊的角色,已經表現出足夠的發展潛力。
QlikView具有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因此產品成熟,知名度較高。屬于新一代的敏捷BI產品,具體在建模、部署和使用上都有所體現。產品基于Windows系統的單點部署,采用內存動態計算方式,在數據量小時,速度很快,當數據量大時,性能下降明顯。需要客戶配備極高配置的硬件,或依賴第三方計算引擎。采用的是C/S的產品架構,設計報表的用戶需要在本地安裝客戶端軟件,且支持直連和抽取兩種數據獲取方式,意味著每個設計用戶都可以將公司的數據下載到本地,存在著數據泄露風險。
QlikView以代理形式為主,本地化和定制化能力不足,中國式復雜報表填報等難以支持,代理商對客戶的響應能力有待提高。
Power BI是Microsoft提供的一種商業分析產品,因為是微軟的產品,所以它的知名度很高。在產品的功能、易用性、美觀程度上都有很好的表現。
這個產品的學習成本較低、上手快,因為桌面版不提供協作選項,因此最適合獨立用戶或在同一個辦公區工作的人使用,對于有復雜業務場景需求的客戶,包括有定制開發需求的客戶來說,存在不小的障礙。
桌面版本的另一個主要限制是數據不會從源刷新,因此桌面版主要用于創建靜態報告,如演示文稿中使用的靜態報告,或者在使用前手動更新報告的時間。
SmartBI基于多種開源工具封裝而成,以做項目為主。基本類似于傳統BI,傳統BI基于關系型數據庫,千萬級數據量就達不到秒級響應,需要事先匯總運算好。
產品在敏捷、自服務方面需要提升,操作使用上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另外,產品的實施周期比較長。
BDP是典型的敏捷BI,在這一點上和永洪BI有類似之處。操作上簡單,業務人員能夠輕松上手。產品主打SaaS版本,H5架構,因為基于hadoop平臺,所以其處理大數據的能力較強。雖然有本地版本,但是需要有懂hadoop的技術人員。產品不支持中國式復雜報表。
BDP有特定的行業優勢,主要在互聯網行業經驗不錯,本地化部署的能力不足。另外,客戶數據傳輸到云端,性能、穩定性和安全方面對很多客戶來說存在顧慮。
FineBI是一家以報表工具起家、總部位于無錫的廠商產品,在報表時代積累了眾多的客戶,現在開始步入BI領域,但本質上還是屬于傳統BI,報表和填報功能是優勢,基于FineCube做中間表,數據處理能力有限,千萬級數據量就不可能達到秒級響應,需要事先匯總運算好。另外,在產品靈活性方面表現不足。
很多情況下,借助代理商,因此在后期部署方面是很多客戶擔心的地方。善于采用低價策略,容易獲得一些對價格特別敏感的客戶青睞。
作為傳統BI的代表,Cognos被廣泛使用,早在2007年已被IBM收購,推出的新版本在易用性方面有所提升。作為老牌的BI產品,建模規范,功能全面,建模組件也比較多,ETL數據處理也較完善。當然,傳統BI產品的不足,該產品也難以避免。傳統BI基于關系型數據庫,千萬級數據量就達不到秒級響應,需要事先匯總運算好。實施周期長、不能實現真正的自服務、不夠敏捷,這也是敏捷BI誕生的大背景。
這是SAP公司在2007年收購的一款BI工具,屬于傳統BI產品,和Cognos有很多相似之處。產品運作模式是結合SAP的ERP系統,對使用者的要求比較高,升級復雜。另外,價格方面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因素。
MSTR是老牌BI產品,屬于傳統BI范疇。目前正在往敏捷型轉型的路上,移動端應用做的不錯。同時,不可避免具有傳統BI的不足。在國內以代理方式獲得客戶。
?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