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說話已成為流行語,數據分析能力,儼然已經成為互聯網人的必備技能。
現在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努力尋求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人才和專業數據分析人才,幾乎所有的中、高階產品、運營和市場甚至管理崗位,都對數據分析能力也越來越重視。
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我們已有目共睹,但在日常使用中,我們的數據分析未必是正確的。
有不少企業管理者反映,具備業務能力同時又懂數據分析的人才太稀缺了,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在做“假”數據分析,比如:數據分析只用在復盤環節,每次做總結時,才把數據羅列一下,看似分析了一大串,實際上對業務沒有任何幫助;數據解讀也只停留在表面,“分析”完數據之后,也沒有用上數據思維來解決問題,最后的決策仍是“拍腦袋”。
而且有關調研發現,86%的0-2歲互聯網人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數據分析,缺乏數據思維,容易出現以下4個局面:
1、會“做圖表”不會“分析”:在統計數據上面花費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最后卻沒有得出有效結論;
2、沒人請教,自學難:遇到分析問題沒有專業人士請教,只能常上網尋找干貨,卻無法套用到實際工作中;
3、工具使用不熟練:遇到量大的數據不會借助工具,excel復制粘貼操作,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4、缺乏數據思維:沒有系統學過數據分析,不知道如何拆解數據指標,多維度衡量產品、運營現狀。以上都是大家日常數據分析經常做的“偽數據分析”,看似做了一堆數據分析,但都沒有根本發揮數據分析價值,沒有為個人或者企業帶來收益。
那如何正確的數據分析?來看看高薪職場人是如何做數據分析的。
數據分析的第一個步驟,就是為工作的起始階段制定一個確切的指標。有一些初階的數據分析人,領導布置什么任務就做什么,自己連個目標都沒有,執行起來都是滿頭亂撞,更別提自己主動去觀察業務,找到突破點了。所以,在工作的初始階段,制定一個合適的指標是很重要的,它能夠讓你的后續工作有一個大致的方向,而不是隨便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
做好了工作前的指標制定,接下來就需要把它落實在工作中。在做指標拆解時,并不是簡單的“做加法”,這樣子執行起來其實很困難。而一個優秀的運營會根據業務的流程,用“乘法邏輯”把零散的指標串聯起來,把一級指標拆成二級、三級,直到拆出可以直接行動的指標。比如,要完成10萬的銷售額,不是直接分配哪個渠道賣多少,可以先把銷售額拆成流量 X 轉化率 X 客單價,然后進一步往下拆解。 拆解完指標之后,最好根據目標,對每一個環節的指標進行預測,這樣能夠對業務有更好的掌控感,知道哪個環節做得好,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對業務數據進行監控,這時候可以根據活動指標的實際數據和預估數值做對比,根據數據情況指導活動優化調整,如果能夠提前想出相應的優化措施那就更好了。在這個過程,像趨勢分析法、維度拆解、漏斗分析等方法都可以用到。
分析數據,就是通過對數據進行比對等方式,找到業務或者活動中的問題,并且給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一般來說,可以采用推演復盤法,拿預設的活動指標和實際的指標做對比,即可非常快速地知道業務的問題和亮點所在。 對于異常的數據指標,可以采用魚骨圖分析法挖掘產生這項數據結果背后的原因,最后給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總結起來就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數據分析師,要做到這4點:
4、展示演示:展示分析報告,表達具有邏輯且條理清晰以上這些,是我們總結大家在日常數據分析中常出的錯誤,并給大家一些經驗指導。
如果你沒有數據分析基礎,想學習數據分析或者有數據分析基礎,想提高技能,來看這里,每月定期舉辦的永洪數據科學家直播培訓課程來了,跟著永洪資深數據分析師,零基礎上手數據分析,玩轉數據分析,你也可以成為數據分析專家。
?